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正文

医药   科技   地产   汽车   旅游   时尚   文化   大数据

市民被高利息忽悠“存款单”变“保险单”
来源: 中国趣味证券网客户端           整理时间:2019-06-17 17:09:37

4月7日讯 (夏莹莹) 冲着一句模糊的“几年后可一次性支取一笔较大数目的利息款项和分红”,一市民买了一份寿命险,5年后才发现,口头承诺并没有出现在保险合同里;拿着15000元去银行存钱,回来才发现自己稀里糊涂买了保险;相信了保险公司业务员“花好稻好”的承诺,买完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买份保险得到更多利息是不少中老年人的愿望,但因轻信宣传承诺,不细读合同条款等原因,原本让人踏实心安的保险却成了不少老年人的“糟心事”。

“我去银行存了15000元,最后稀里糊涂买了5年的保险。”3月30日,市民闫大爷拨打了本报热线称,自己在银行存款时遭受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忽悠,误买了保险,“存款单”变成了“保险单”,最初承诺的高利息也并没实现。

“5年前,去银行存钱。当时我拿着15000块钱本来打算是要存款,结果有人上前搭讪,说她来帮我办理,而且告诉我利息比银行存的还高,说只要保五年就可以拿到5000多元钱的利息和分红。”闫大爷告诉记者,当时他一听挺划算,又是在银行办理,以为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戒心,就相信了。“当时投保时,我只是听推销员说利息高,也没有看合同的具体内容,只是在保单上签了名就办完了业务。”闫大爷说,当5年投保期限到了以后,他去取钱时,保险推销员让他在合同上签字后,给了他当初存的15000元钱和1500多元利息。”可当初承诺的5000多元利息和分红并没有兑现,现在给的利息钱数比存银行的利息还低,这不是忽悠人吗?希望通过我的个人经历给其他市民提个醒儿,千万别被在银行推销保险的人给“忽悠”,即使真想买保险,也要仔细阅读合同,以免上当。”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这种被“忽悠”、被保险的投诉不在少数,面对一些保险人员口中的高分红、高利率,很多市民会心甘情愿把手中的现金拿来投保。而且有小部分在银行网点驻点的保险销售人员往往也穿着类似的职业服装,把保险说成储蓄、理财产品或是“有保险功能的理财产品”,夸大收益,让人难以辨别。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去银行存款,一定要看清是存款单还是保险单,特别是老年朋友,不要只贪图高分红、高利息,盲目听取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

据《保险法》规定中规定,保险公司业务员在销售保险时,要对保险合同的内容进行说明。内容主要涉及: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保险公司对发生哪些事情负责赔偿),除外责任(保险公司对哪些事故不负责赔偿),现金价值(保险解约退还金)等。如果市民在误解和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了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协商不成的,建议市民可到保险行业协会投诉。